封闭管理期间护理员如何做好老人的心理疏导?

日期:2021-07-23 01:30:09

      近日,针对近期的疫情形势,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了防控措施,明确要求:养老机构进入冬春季防控应急状态,进行封闭管理,暂停探视和不必要人员的进入;做好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。每日上下午测量全员体温,定期为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和老人开展核酸检测,优先为工作人员接种疫苗,同步做好消防、食品、服务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。


     加之春节临近,做好入住老人的心理疏导工作,避免老人出现紧张、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各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。本文就此略作探讨

正确传播防护知识

封闭期间许多老人易紧张激动,首先要考虑是因为老人不了解、不理解当前疫情的变化,通常很难被说服,可以采取如下措施:


1、组织老人收看官方新闻,不轻信和传播个人转发的疫情相关的信息;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盲目的乐观。

 

2、科学认识疫情性质、临床表现和危害。

转变沟通方式

1、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要格外体谅,指导老人时刻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,多方面培养生活乐趣。

 

2、为老人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如故事会、书画展、下棋比赛、合唱等集体活动,并督促引导老人参加。

 

3、定期组织老人学习心理、保健等知识,提高老人自我调节能力。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焦虑情绪的同时也要做到理解和接纳。

 

4、面对依赖家庭的老人,在疏导的同时主动与家属保持沟通,利用视频通话、陪伴等方式,相互鼓励,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,使老人不会因为孤独寂寞产生负面情绪,也能加强老人对机构的归属感和安全感。

机构内工作人员心理疏导

1、养老机构管理者一定要妥善协调好员工。

 

2、沟通是双向的,多举办一些线上活动来激励员工。

 

3、除了每天发放必备防疫物资之外,还可以将一些增强免疫力的物品作为福利。

 

4、条件允许的可以给员工做个体检,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,也能有效规避运营风险。

老年人的心理需求

1、健康需求。这是老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。人到老年,常有恐老、怕病、惧死的心理。

 

2、工作需求。退休的老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,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,希望再次从事工作,体现自身价值。

 

3、依存需求。人到老年,精力、体力、脑力都有所下降,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,希望得到关心照顾。子女的孝顺,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。


4、和睦需求。老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,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,只要全家和睦,邻居关系融洽,互敬互爱,互相帮助,老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。


5、安静需求。老人一般都喜欢安静,怕吵怕乱。有些老人就怕过星期天,这一天子女、儿孙都来了,乱哄哄地度过一天,对老人来说,这样的星期天是“苦恼的星期天”。


6、支配需求。老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,掌握家中的支配权。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,老人的家庭地位、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。这也可能造成老人的苦恼。


7、尊敬需求。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,如果得不到尊重,就会产生悲观情绪,甚至不愿出门,长期下去,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,为疾病埋下祸根。